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从“跟随者”到“共同参与者”,中国在服务贸易中的“存在感”不断增强。 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预计将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创下新纪录。今年前8个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7370亿美元。服务贸易规模的稳定增长,为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确定性。除了总量的增长,中国服务贸易在结构和质量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可喜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动力。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服务贸易正在从传统领域向知识技术领域转变。通信、通讯产品出口增速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加。以网络文学、游戏、戏剧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作品海外输出正在加速。 《哪吒2》等原创电影屡屡打破国外票房纪录。中国的时尚娱乐品牌正在全球蓬勃发展。出行服务稳步复苏。免签政策的扩大大大增加了赴华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也从赤字的主要原因转变为赤字削减的主要力量。不仅如此,以“入境旅游”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出口正在放大文化与旅游融合、相互促进的效应。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动力。近日,以“引领数字智能,服务更新换代”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服务业博览会“贸易”,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5G/6G、卫星通信等前沿技术,还深度融合了金融、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服务产品,特别是显着拓展时空边界的沉浸式人工智能体验、教育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关于服务贸易。当前,我国服务贸易正处于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发展阶段。 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型加速。有很多优点,但也有明显的缺点。从贸易结构看,物流、建筑等传统服务业比重依然较高,而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高附加值服务进口依存度达60%。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贡献了全国服务贸易近80%。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虽然增长较快,但总体规模较小。此外,日本服务贸易在规则制定方面没有足够的发言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标准制定中的份额不足15%,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税收等核心问题上仍受制于欧美主导的规则体系。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推进,落实制度开放。另一方面,要以制度开放引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这不仅是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重点领域特别是电信、教育、文化、医药、金融等领域的制度开放。逐步放宽准入限制,有序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积极与国际高标准接轨。经贸规则将逐步减少或取消服务业外资比例限制。政治层面的努力开始加强。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公布了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大力支持”为核心目标的《促进服务出口多项政策措施》,提出解决服务贸易企业资金困难、跨境数据流动不畅等障碍的13项具体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明确将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新业态作为重要支撑方向,并通过财税金融三方面建立全链条政策体系,便利化改革和创新推进,为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优质服务贸易发展要与扩大内需战略紧密结合,进一步促进优质服务供给。目前,中国消费市场分为服务消费和产品消费。我们已经进入两者并重的阶段,服务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场景创新和业务融合,推动优质服务不断增加。同时,我们要利用中国巨大市场的“引力”和人均收入尚可的“潜力”,吸引更多全球要素资源来到中国,参与中国经济“双循环”建设。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霍:顾阳)
(编辑:张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