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民生保障全面加强。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熊燕莎 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为主题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政部部长卢志远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水平比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普通低保人数达到3940万人,深度贫困人口达到482万人。这保持了大规模避免挑战者贫困的最终结果,并帮助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关于完善分级社会救助在保障困难群众制度方面,卢志远表示,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分级社会救助制度,救助范围也从低保、特困人员扩大到低保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最初,它建立了动态​​的内部监测机制,并定期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支持。不仅巩固和扩大了脱贫攻坚成果,而且将脱贫攻坚与地方振兴有效挂钩。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低保补贴标准,有效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稳定预期社会资产,提高社会抵御能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证券报记者认为,提高低保标准也将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政部副部长胡海峰表示,“十四五”以来,社会救助体系服务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其中,民政部全面打造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对困难群体的监测预警和及时救助。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提高对象识别准确率。全面实行“一站式接待、协同处理”,开通省、市、区三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3771个,帮助困难群众获得帮助,确保救助及时到位。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建立民间精准选拔、分级管理、动态监测、需求驱动、保密支持、结果反馈的闭环运行机制,形成弱势群体得到群众支持的“幸福清单”。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活动机制,促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机衔接、高效协同。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社会救助‘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的功能,更好发挥社会救助在保障民生、支持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胡海峰说。一种为老年人服务的新方式即将形成。 “十四五”期间,发展老年就业和养老服务老人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到2024年底,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2亿,占总人口的15.6%,规模和比例创历史新高。关于劳动力老龄化,陆志远介绍,“十四五”期间,劳动力老龄化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新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新时代“银龄行为”强劲。发展,“银色经济”发展壮大,老年人优待,权益保障更加有效。老年服务方面,全国综合护理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完成了老年服务改革发展的高层次设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化进程正在加快,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到2024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将达到40.6万个,床位总数79.93亿张,护理床位比例由2020年的48%提高到65.7%。 “五年来,为老年人办实事一件件完成。”卢志远说。 “十四五”期间,改造特困老人之家224万户,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成500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社区网络、2990个老年友好示范社区、8.6万个老年供餐站。他说,已经建成了一个板块。每天有超过300万老年人在老年餐厅就餐。各种补贴,如养老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照顾补贴等残疾老年人,惠及4945万人。老年人口福祉进一步提高。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